为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晋城,我市于9月底至12月底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提升行动,聚焦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农贸(集贸)市场、背街小巷、社区(小区)、公园广场、交通场站、医院周边、学校周边、景区景点等10类关键区域,重点推进8方面整治工作。
环境卫生整治方面,要求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烟头及建筑垃圾堆积,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设施及垃圾桶应保持无明显脏污、破损,并做到垃圾清运及时规范。公厕管理提升上,需确保公共卫生间内无明显异味和脏乱现象,设施完好、保洁到位。经营秩序规范方面,重点整治无证马路市场、流动摊贩无序摆放及算卦摆摊等不文明经营行为;小广告治理主要针对路面、墙面、卷闸门、城市家具、公共厕所等区域,杜绝各类小广告(含非法小广告)的张贴与喷涂;加强不文明行为管控,及时制止公共场所不文明养宠、躺卧公共座椅等行为,积极引导市民规范出行。公益广告维护方面,现有公益广告应突出思想性,兼顾艺术性、观赏性与耐久性,内容不得出现书写错误、表述不规范,或与党中央精神、社会公德、公序良俗不符的问题,并确保无脏污、破损、褶皱、卷边、遮挡、贴小广告及老化褪色等现象;市民公约、居(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宣传栏须保持干净、完整,内容清晰无缺损;现有用于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绘、景观小品、宣传栏等,应保持整洁完好,不得出现脏污、破损或随意改动的情况。
行动中,我市创新治理手段,在市区全面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一是用“活”网格治理,压实属地责任。按照市建成区镇办属地管辖的网格化治理模式,推行“一线工作法”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二是用“好”闭环机制,提升处置效能。市城市管理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强环境综合整治微信工作群,按东南西北片区,对主次干道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工作开展实地督导。三是用“新”疏堵模式,实现规范共治。针对门店出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容易反复的问题,在平衡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疏堵结合、规范管理。
按照“规范有度、监督有序”的原则,城管部门根据区域功能、道路宽度和人流量,在确保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机动车道的前提下,科学施划“一米线”,允许临街门店在“一米线”内有序外摆。此外,通过“定区域、定时段、定规则”的“三定”模式,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利用闲置边角地块和不影响行人通行的路段,差异化设定早市、夜市等临时便民疏导点;通过执法大队强化巡查管控,开展错时管理,并对重点难点区域定人值守,进一步强化对流动摊贩的规范治理。
同时,我市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商户摊贩自治管理,并联合交警、街道等部门开展“多勤联动”集中整治,逐步形成商户摊贩、市民群众与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共治格局。(王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