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高位推动农业“特”“优”战略。8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太原举办“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农业形势稳中向好,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秋粮长势良好。果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68元,增长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稳产保供
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稳产保供,坚决抓好。
我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高位推动农业“特”“优”战略,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关键环节,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围绕2027年全省150亿公斤粮食的产能目标,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实施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高产优质品种更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300万亩。实施单产提升行动,集成配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在中北部一作区创建玉米吨粮田,在南部两作区创建吨半粮田,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工作,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介绍道。
不仅如此,在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方面,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改善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环境和基础条件,强化粮食机收减损,推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耕种收机械化率力争达到79%。同时,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由单环节向多环节、全程托管拓展,托管服务面积稳定在3500万亩以上。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山西粮食产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菜篮子”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保供稳价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方面,我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畜牧业振兴”、畜牧业发展“五五战略”等重大部署。紧紧扭住中国式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生产、运营和管理“四大体系”。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省畜产品产量达到403.5万吨,畜牧业产值60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按照全省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省肉蛋奶总产量将达到470万吨,年均增长8%以上,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有机旱作
打造全国现代农业重要品牌
有机旱作农业是我省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打造全国现代农业重要品牌。
发展“特”“优”农业,我省始终牢记:科技是利器,创新是关键。“我们紧盯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前沿,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有机旱作、核心种源、丘陵农机、精深加工等领域,完善新机制,构建新体系,实现‘特’‘优’农产品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介绍,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上,我们重点做好种业创新、技术攻关、推广转化和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认真落实部省共同推进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省积极发挥集聚效应,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加快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东部耕地地力提升等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建设‘两个基地’,创新、集成和推广有机旱作技术试验示范,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项工程,到2025年建设150万亩生产基地和50个科研基地。构建‘三大体系’,总结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高粱、谷子等有机旱作农业产业集群,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张软斌介绍。
聚焦全产业链
提升“特”“优”产业效益
近年来,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我省着力打好有机旱作牌、特色优势牌、加工转化牌,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主体矩阵。到2025年,全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
“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50家,其中国家级45家、省级826家。我们先后建设了高粱、苹果、中药材、谷子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4个国家产业强镇,打造了5个省级涉农专业镇和38个市级‘特’‘优’农业专业镇。目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2.3: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260亿元。”赵文志介绍。
在发展综合利用加工方面,我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等新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4300亿元。与此同时,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大力发展农业专业镇,形成一批带动区集聚区。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产业集群6个。
此外,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我省将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上下游环节不匹配、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全链条升级。重点做好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和建集群等4方面工作。
聚焦质量品牌
扩大“特”“优”农产品知名度
对于农产品来说,质量安全、品质优良是硬性约束。我省在聚焦质量品牌,扩大“特”“优”农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农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质量管控方面,我省做到了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并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会上,张软斌表示,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打造知名品牌,我省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库,搭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举办专场推荐活动,擦亮“有机旱作·晋品”品牌。
“在拓展销售渠道方面,我们利用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晋’字号农产品旗舰店,开展热点促销、直播带货活动。发挥好‘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出口和商贸平台作用,组团参加中国农交会等大型展会,筹备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和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形成‘线上线下’两个营销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出国门。”张软斌介绍。(本报实习记者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