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晋城市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资讯>今日泽州

“千万工程”花开四野 全域统筹山乡巨变 ——我市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28      信息来源:晋城新闻客户端      

诗画晋城,和美城乡。

走出城南洞头村整洁干净的农家小院,城北可欣赏司徒小镇的《千年铁魂》;在喜镇苏庄感受中式婚礼的古典大气,再试一试横河酣畅淋漓的运动康养;饮一杯陵川的连翘茶,再到蜜蜂小镇品尝天然蜂蜜、观察蜜蜂的成长……在晋城这片94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实践百花齐放,新时代山乡巨变正在加速推进,千百个美丽乡村各成宇宙、互为人间。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四个之问”,用一张蓝图绘出万千诗画村庄,造就万千幸福城乡。

新时代的晋城,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县域单元率先破题,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促融合、全域推进共富裕的创新路径。

城区洞头村

系统谋划全域推进

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我市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农村基础“好”、改革起步“早”、农业资源“特”、发展条件“优”、农民收入“高”、增长速度“快”,从全国“卫生模范村”,到农村小康建设经验被全国推广,再到连续多次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晋城“三农”工作的每一步,都坚定扎实。这些优势,为我市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重要理念方法,充分把握国家战略、浙江经验、山西实践的基础上,我市系统摆布城乡关系,统筹资源要素,始终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坚持市级统领、全域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全省率先划定“三区三线”,构建“1+5+N”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推动全市1548个村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全覆盖,形成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环,沁河、丹河为两带,1个中心城市+5个大县城为“拳头”,高标准打造100个精品示范村,实现1548个村因村制宜、共同富裕的“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发挥重大工程牵引作用

筑牢乡村振兴项目基础

高平市釜山村

产业是农村生存发展之本,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高平市釜山精品康养片区,泫水湖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草坪上,帐篷里,游客围炉煮茶、欣赏自然美景。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包含釜山、回沟等6个村庄,位于丹河源头,毗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吸引了许多附近地市的游客来这里郊游、小住。如今的釜山村,立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商业步行古街、钱币博物馆、釜山书院、泫水湖休闲娱乐区、农业智慧科技园等精品景点,并精心编排了大型光影水秀等多场沉浸式演绎,让更多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牵引作用,谋划实施88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超千亿元的投资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层峦叠嶂的太行山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金链,串联起全市90%脱贫地区、90%景区景点和90%特色农产品产区。我市以旅游公路为依托,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建成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五大配套系统”,完成特色产业布局,总投资307亿元的186个项目加快推进,辐射带动739个村,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多万农村人口。

川流不息的沁河,贯通我市3县13个乡镇,辐射310个村。沁河流域用占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和面积,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GDP,是我市经济基础最好的区域。依托沁河流域发展优势,我市实施了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坚持生态修复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古堡活化利用、交通网络提升、产业优化升级同步推进,总投资269亿元的79个项目进展顺利,辐射带动40多万城乡人口受益,“环境治、交通畅、文化兴、布局优、产业旺、生态美”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因地制宜发展文旅康养

让群众吃文旅饭走康养路

陵川县丈河村

风雨廊桥,是丈河村的网红桥,游人打卡的首选。看着大家在桥上拍照,听着秋千台的笑声,丈河村民们明白了:空气真的能卖钱!文旅康养这条路走对了。

我市坚持把文旅康养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挥生态、气候、人文等比较优势,高标准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20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全市域构建“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的产品供给体系。集住宿餐饮、会议会展、医养结合、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凤城康养示范区,已发挥出强有力的带动效应,周边120多个村围绕示范区,发展起了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等配套服务产业;王莽岭、析城山、珏山、炎帝陵、太行洪谷,“一县一大景区”建设全面提质,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吸引力;甄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打造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四大系列“百村百院”,探索形成文化润养、旅居度假、乡村田园等“8种康养模式”,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让釜山、大阳、司徒、丈河等一大批康养特色村(院)脱颖而出;582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和155公里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打造了一大批吃文旅饭、走康养路、发生态财的产业新村。

跳出农业谋农业

新模式新机制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乡村产业振兴内涵丰富,既要基于第一产业,又不能囿于第一产业。

“小蜜蜂,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沁水县柿元村的乡村主题休闲广场,成为了亲子游的热门。沁水县是山西第一养蜂大县,为了进一步发挥养蜂产业优势,该县打造了这个集养蜂生产科研、加工、物流、蜜蜂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蜜蜂小镇”,形成休闲农业、科普研学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

百万亩连翘基地抚育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3亿元;年200万头生猪扩能转型项目,带动165个村年均增收10万元;蜂业翻番富民项目,带动516个村2200余户蜂农增收2100万元……立足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先天优势和县域经济坚实基础,我市聚焦“6+3”特优农业产业,跨区域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48亿元的13个重大项目,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村电商、庭院经济等新业态,打通种养、加工、仓储、运输各环节,让农民融入产业链,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分类推进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示范区)提质升级,全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10个特色专业镇和6个乡村e镇,持续壮大县域经济,让农业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司徒小镇

每当夜幕降临,千年绝技打铁花都会在司徒小镇演出剧场准时上演,民间匠人们用熔炉将生铁熔化成上千摄氏度的铁水,奋力抛起击向天空,朵朵铁花如天女散花,绚丽夺目。近两年,司徒村启动了《乡村文旅项目与乡村振兴标杆投资计划》,先后与湖南宁乡道林古镇、江苏宜兴等地签订合作协议,为多地景区量身策划《千年铁魂·湖南人》《千年铁魂·江苏情》等实景剧项目,依托司徒小镇和《千年铁魂》文化品牌,将司徒小镇成功经验输向全国市场,迈出了品牌输出、产业盘活、托管运营、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一步。

实现乡村振兴,落脚点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帮扶政策、投入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因地制宜打造典型村、示范村,探索形成联建共富、文化输出、企地合作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种模式”,实践推广资源开发、折股量化、二次分配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6项机制”,并在1277个村复制推广,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目前,全市近三分之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三分之二的村达到30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为2.19,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实现城与乡双向奔赴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不到一年的时间,高平市许庄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子掩映在错落有致的核桃树、山楂树、柿子树之间,村口创意十足的文化墙十分吸引眼球,相对而立的现代化图书馆和古戏台延续了村里的文脉,精致的“一米菜园”不仅丰富了群众的餐桌,更增添了几分农趣。结合沁丹两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工程推进,许庄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大大增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县城作为重要载体,以城带乡、工农互促,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良好宜居的环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用美丽生态重塑乡村。以沁丹两河沿线生活污水治理、整治环境“脏乱差”、生态修复治理和绿化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统筹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重点抓好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各项民生实事,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因地制宜增绿、增彩、增景,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基础设施一体推进,“气化晋城”、大水网建设、清洁取暖工程,“四好农村路”,一个个扎实的项目,成为“千万工程”的有力支点。

公共服务城乡均衡,“一元票价”覆盖五级公交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高效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基层治理下足绣花功夫,常态化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科学划分4650个网格,同步设置网格党组织,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推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全域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推动村规民约全覆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大胆改革创新

用科学机制保驾护航

城区玉苑村处在城乡接合部,周边有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植物园、太行明珠游乐城等众多文旅康养资源,节假日前来休闲消费的游客络绎不绝。

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美食街区,玉苑村抓住了机会。用足近城优势,重新发现乡村价值的玉苑村,成为休闲旺地、创业热土。

城乡融合发展资金需求大、期限长,钱从哪里来?我市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主体投资、多样化融资形式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变“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被动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的主动。

在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机制保障,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党政“一把手”亲自上手,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城乡一体、分级负责,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狠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指挥部+公司”一体推进,对大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采取“指挥部+公司”的方式,指挥部协调解决项目重大问题,项目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一年两次观摩亮晒比拼,每年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重点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汇报进展、交流经验、亮晒成绩,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差异化考核跟踪问效,建立市直、县区、乡镇、街办4类差异化考核体系,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三农”工作、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分类分考、跟踪问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千万工程”经验指引下,晋城的乡村振兴,气象万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泽州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泽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泽州县数字政府服务中心承办

晋ICP备18003907号-1 晋公网安备 14052502000840号 网站标识码:1405250013

建议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 / 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