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晋城市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泽州>泽州概况

泽州概况

发布时间:2024-05-14      信息来源:中共泽州县委党史研究室(泽州县地方志研究室)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泽州县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1′113°14′,北纬35°12′35°42′。地域分布在晋城市城区四周,东连陵川,西接阳城、沁水,北靠高平,南与河南省的辉县、修武、博爱、沁阳、济源等市、县毗邻。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占晋城市总面积的21.3%,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2%。


气候·气温

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平川面积之比为6:3:l。最高点为西北部的武神山主峰,海拔1346.6米,最低点为东南丹河出口处的三姑泉,海拔296米。相对高差1050.6米。全县平均海拔650~1000米之间。境内主要河流有沁河、丹河,均属黄河水系。年平均气温10℃左右,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192.6天。年降水量618.3毫米,但年际、月际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较大。日照时数为2580小时,日照率67%。


建置区划


泽州县历史悠久。境内不但有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高都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发现,更证明了早在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且属“帝都畿内”。秦汉时先后在这里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北魏时属建州。隋开皇三年(583)改建州为泽州,时境内为丹川县。唐武德三年(620)始称晋城县。1940年4月,晋城县城沦陷于侵华日军。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在边缘地带分置晋(城)沁(阳)、晋(城)北、晋(城)东县。1945年4月28日晋城县全境解放。同年12月恢复原晋城县建制。1948年10月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与晋城县并存。1949年8月撤销晋城市,辖区仍归晋城县。1958年12月,高平、陵川两县并入。1959年7月,陵川县分设,1961年5月,高平县分设;晋城县原辖区不变,1983年9月晋城县改设为县级市。


行政区划

1985年5月,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县(市)分置为城、郊两区。晋城市郊区设8镇18乡,分别是:大东沟镇、周村镇、犁川镇、晋高铺镇、南村镇、高都镇、巴公镇、大阳镇、下村乡、川底乡、李寨乡、南岭乡、土河乡、衙道乡、追山乡、南河西乡、大箕乡、金村乡、铺头乡、东下村乡、柳树口乡、水东乡、鲁村乡、大兴乡、北义城乡、陈沟乡。全县有626个行政村,1219个自然村。1996年8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2001年1月,晋政函〔2001〕6号文件对泽州县撤乡并镇方案进行了批复,具体如下:将陈沟乡并入巴公镇,设立新的巴公镇,以原巴公镇、陈沟乡的行政区域为现巴公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巴公村。将大兴乡并入高都镇,设立新的高都镇,以原高都镇、大兴乡的行政区域为现高都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高都村。将水东乡、铺头乡并入金村镇,设立新的金村镇,以原金村镇、水东乡、铺头乡的行政区域为现金村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金村村。将东下村乡、柳树口乡合并,设立新的柳树口镇,以原东下村乡、柳树口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柳树口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柳树口村。将南河西乡、大箕乡合并,设立新的大箕镇,以原南河西乡、大箕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大箕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大箕村。将土河乡、衙道乡、追山乡合并,设立新的山河镇。以原土河乡、衙道乡、追山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山河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马街村。将鲁村乡、北义城乡合并,设立新的北义城镇。以原鲁村乡、北义城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北义城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北义城村。2009年底,全县设14个镇、3个乡、632个村(居)民委员会、1099个自然村。2019年12月,泽州县南村镇归城区托管,城区北石店镇归泽州县托管。2021年3月,川底乡改为川底镇;南岭乡和李寨乡合并为南岭镇,镇政府驻地李寨村。2023年,全县辖16镇,445个行政村(社区)。


人口·民族

泽州县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之一。市管县体制改革前的1984年年底,原晋城县(市)的总人口即达606652人。1985年,城区部分划出后,晋城市郊区仍有467453人,其中男性237468人,占50.80%,女性229985人,占49.20%;农业人口为436645人,占93.41%;非农业人口为30808人,占6.59%。2017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为494681人,其中男性251119,占50.76%,女性243562,占49.24%;农业人口为258533人,占52.26%,非农业人口236148人,占47.74%。人口密度为247人/平方千米。县境北中部和西部为人口密集区。16个乡镇中,巴公镇人口密度最大柳树口镇人口密度最小。2023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为414643人比上年末增加2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3300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9.03%,比上年末提高0.6 个百分点。

泽州县境在古代曾经是多民族聚居区,后逐渐与汉族融合。2017年人口中,汉族占99.5%,回、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5%,多因工作或婚姻等原因移居泽州。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占大多数。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总人口为487297人,其中,汉族为486990人,少数民族为307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总人口为517162人,其中,汉族为515990人,少数民族为1172人。


生态环境

境内的山均属太行山脉。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有武神山、香山、大圪垴山、伊侯山、大尖山、方山、岳城山、晋普山、圣王山等。全境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南部之天井关为“太行八陉”之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沁河、丹河,均属黄河水系。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等。主要泉涌有三姑泉、白洋泉、郭壁泉等。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814亿立方米,属相对富水区。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煤铁为著。无烟煤保有储量达12.9亿吨,铁矿、硫铁矿、含锰铁矿、铝矾土、水泥灰岩、石灰岩等储量也很丰富。全县2017年有森林面积69.35万亩,牧坡草地67.5万亩。野生动、植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较为珍贵。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壁虎;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青檀木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泽州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使泽州县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及全国无烟煤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2天,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3.92。全年细颗物(PM2.5)平均浓度29.6微克/立方米


经济建设


综述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下降11.8%,增收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下降16.2%。全县生产总值5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4.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5%;第三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119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9317美元。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2亿元,下降1.2%。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4亿元,增长7.2%。

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1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58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达到93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


2023年,全县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79.4万亩,增加0.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3.9万亩,增加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4万亩,增加626.9亩;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减少373.4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2023年持平。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小麦种植面积46.9万亩,增加150亩;玉米种植面积9.5万亩,增加0.5万亩;谷子种植面积4.3万亩,减少0.2万亩;豆类种植面积11.5万亩,增加260亩;薯类种植面积1.6万亩,减少599亩。

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19.4万吨,增加0.1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13万吨,增产0.2%;秋粮6.4万吨,增产1.6%。

2023,油料产量1890.3吨,同比减少3.2%;药材产量2931.8吨,同比增长2.1%;蔬菜食用菌产量70161.5吨,同比减少1.2%;水果产量26640.2同比增长1.5%。

2023年,肉类总产量54637吨,增长8.2%。其中,猪肉产量49727.9吨,增长7.4%;牛肉产量344.1吨,增长16.4%;羊肉产量985.1吨,增长11.2%;禽肉产量3537.9吨,增长19.9%。年末生猪存栏34.7万头,下降0.3%;生猪出栏59.7万头,增长6.9%。禽蛋总产量30197.1吨,增长11.2%;水产品产量466.5吨,增长3.7%。

2023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0.4万千瓦,增长1.5%。机械耕地面积40852公顷,下降0.2%;机械播种面积42288公顷,下降0.1%;机械收获面积39325公顷,增长5.6%。


工业·建筑业

202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分行业看:煤炭行业增加值下降4.5%,非煤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7%。其中:煤化工行业下降12.9%,建材行业下降53.8%,冶铸行业增长74.2%,装备制造行业增长1.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79.2%,电力行业下降40.5%。

2023年,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518.3万吨,增长9.4%;化肥折纯量147.4万吨,增长12.6%;生铁产量455.1万吨,增长4.7%;钢材产量1072.5万吨,增长25.5%;水泥产量86.3万吨,增长28.2%;发电量完成19.0亿千瓦时,增长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2亿元,下降1.2%。按行业类型分:煤炭行业实现收入335.9亿元,下降18.1%;化工行业实现收入117.8亿元,下降1.2%;冶铸行业实现收入404亿元,增长15.4%;装备制造业实现收入40.1亿元,下降5.7%。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8亿元,下降29.5%;实现利税123.7亿元,下降27.5%。

2023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2.9%。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总承包建筑业企业35家,完成总产值49.1亿元,同比增长13%。


财政·金融贸易·保险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3亿元,下降11.5%,增收6.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4亿元,下降5.9%,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15亿元,下降11.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4.6亿元,增长7.6%,增支5.3亿元。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直接民生支出24.1亿元,增长6.5%。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下降16.2%。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投资5.9亿元,增长14.6%;第二产业投资33.6亿元,下降41.7%;第三产业投资92.4亿元,增长2.4%。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7.5亿元,增长29.8%;其中,住宅投资37.1亿元,增长29.9%。商品房销售额23.1亿元,下降26.2%。其中,住宅销售额21.8亿元,下降28.1%。

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4亿元,增长7.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2.6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

2023年,全县海关进出口总额10.9亿元,下降19.6%。其中,出口完成0.3亿元,增长99.7%;进口完成10.6亿元,下降20.9%。

2023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5.6亿元,比年初增加35.1亿元,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229.1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增长24.2%。

2023年,全县保费收入17694.8万元,增加21.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271万元,增加97.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865万元,下降42.2%;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2910万元,增加259.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1648.8万元,增加14.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462.2万元,增加120%。


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2023年,全县公路线路里程25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公里。

邮电:2023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597.8万元,增长28.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597.8万元,下降4.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5.3万户。

旅游:2023年,全县共有旅游景区(点)10处,其中:4A级景区3个, 3A级景区7个。共有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2家。共有农家乐372家。全年全县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55.4万人次,门票收入8446.2万元,旅游经营收入13778.3万元。


教育·科技

教育:2023年,全县共有幼儿园74所,小学50所,普通初中 23所,普通高中4所,高职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数42057人,比2022增加698人;招生11363人,比2022增加322人;毕业生数11977人,比2021年增加44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99.3%。。

科学技术:2023年,全县专利授权量2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件,实用新型授权249件,外观设计授权15件。全年全县申请注册商标357件,授权217件。


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2023年,全县共有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村级农家书屋428个,共藏书约157.3万册。

体育:2023年,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5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5900余人。运动员在市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牌17枚。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形式多样。据不完全抽样体质检测统计,全年全县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到90.6%,约37.7万人。

卫生:2023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558个,其中:县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26个,村级卫生所442个,个体诊所77个。全县共有床位数2275张,医生1172人,注册护士1199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9,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5092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914元,同比增长9.0%。

2023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5209人,比2022年末增加391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1887人,减少154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5315人,增加644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0856人,减少11034人;参加失业保险39211人,增加2780人;参加工伤保险85558,减少1341人。

2023年,城镇低保人数486人,保障户数450户;农村低保人数3968人,保障户数2742户。

全县共有住养型养老机构13所,其中,公办9所,民办4所;城乡日间照料中心288所。共有各类养老床位1626余张。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泽州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泽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泽州县数字政府服务中心承办

晋ICP备18003907号-1 晋公网安备 14052502000840号 网站标识码:1405250013

建议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 / 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